近日,国家广电总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中国视听大数据(CVB)半年报。其中,最核心数据,莫过于上半年央视黄金时段电视剧排行TOP20,和地方卫视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TOP50的榜单。
一是CCTV1、CCTV8和地方卫视的首播收视率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阶梯差。地方卫视的首播收视成绩,想要超越央视难度极大。CCTV8首播的剧有可能超越CCTV1,但CCTV1稳稳占领了TOP5。
二是大屏端和小屏端的看剧趣味有交集也有分岔。今上半年CCTV1收视率最高的《六姊妹》和CCTV8收视率最高的《蛮好的人生》,分列云合集均V30排行第6和第10,《北上》在云合V30榜上排14名。其余的两频道收视前五剧目就难以挤进播放量前列了。
总体而言,CVB收视成绩统计中CCTV1和CCTV8集均收视率排行靠前的作品,还是能称得上一句国民度高。
今天,独舌编辑部就分别取这两个频道的收视前五,从传播和创作的角度尝试回答,为什么是这10部剧在大屏端征服了观众。
《六姊妹》是今年上半年在大屏端收视表现最好,网端播放成绩也相当不错的一部剧。在年代剧复归“顶流”的当下,《六姊妹》大屏端取得佳绩其实并不意外。
《六姊妹》看上去是影像化了作者伊北对安徽南方小城淮南的怀想,但对观众而言达成的是对一个不同时代的怀想。
它有对上世纪60、70年代社会氛围和生活常识的复原,有对80、90年代日新月异、蓬勃流变的城乡景观的描绘,还有通俗又不失激烈的多子女家庭叙事。
对银龄段的观众而言,通过这种怀想,他们经历的各色各样的个人历史,转换成了一种带点梦幻意味的、节奏更缓慢,也更遵循情感逻辑的集体记忆。在这种集体记忆中,情感得以释放,沟通得以达成。
而《绝密较量》大量生活化的情节,亲近且熟悉,令人感觉到当代谍战虽无硝烟,可同样不能马虎,普通人的麻痹大意,就可能令间谍有机可乘。
《绝密较量》以真实的间谍案件做依托,让故事有抓手,辅以艺术上的加工,这就让间谍组织进行窃密活动的过程更惊险刺激。戏剧性的故事总能抓住观众的眼球,收视率自然就有了保障。
在展现国安战士的日常生活上,剧集有着现实主义的底色,把紧张和悬疑融入烟火气之中。既体现了创作者的人文关怀,也增进了观众对这些“隐形守护者”的了解。
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,导演、编剧是获奖无数的姚晓峰和赵冬苓,主演是兼具偶像气质和表演实力的欧豪和白鹿,耗资巨万1:1实景搭建运河畔“花街小院”。
这些开播前就广为人知的信息,让业内外都不自觉地以“剧王”“白玉兰种子选手”等高标准来期待《北上》。
开播后,《北上》果然以峰值破4、首日3.929%的收视率,带动CCTV1黄金剧场日均收视率上涨19.5%。《北上》的开篇有让人惊艳的炫技段落,也有厚重的历史铺垫,更有丰富立体的群像塑造。这些都保证了它首周收视的强劲表现。
然而随着后续剧情的不断上演,本剧经历了数次口碑波动。原著粉批评其舍弃历史线削弱史诗感,诸如“混血少女逃离继父”的桥段也被网友质疑狗血、俗套。第二周,其收视率从3.8%左右降至3.5%左右。
好在以工业制作包裹人文内核,将地域LONG8股份有限公司故事升华为代际情感的大策略,保证了本剧受众的基本盘。
尤其是它很好地承接住了《六姊妹》带动的家庭观剧热情,因此口碑波动虽然带来了收视率的波动,但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弃剧。尽管没能重回开播时的高水位,但至少保证了平稳落地。大结局的收视率已经回升至3.761%。
虽说在社交平台上的话题度一般,但说《驻站》是今年大屏端的爆款,应当没人有异议。
首播收视率3.381%,全剧33集均位列同时段各类节目收视率第一,其中单集最高收视率达4.338%,较第一集上涨45.9%。
一是普通、普遍、朴素。它讲的虽是荧屏未见的驻站警故事,但唠的是中国人都能看懂的事,谁都能看看剧情,谁都能表表看法。简单的故事没有准入门槛,电视观众看起来也很有安全感。
二是修身、齐家的主线带来了治愈感。工作不顺,家庭不和,但天踏不下来,主角还是能赢得一个理想的未来。和简单的故事一样,电视观众也爱听这类朴素的价值观,何况剧中所洋溢的四川人的乐观精神确实很有感染力。
在电视端,中老年观众一直都有着稳定的收视需求和明确的观剧偏好。但因为并非社交媒体的主力受众,因此其需求常常被市场所忽略。
作为被中老年观众所偏爱的题材,农村剧有着不容小觑的受众基础,在历年收视率排行榜上都占据着一席之地。2023年是《人生之路》、2024年是《故乡的泥土》,而今年上半年,这匹“收视黑马”是集均收视率3.155%的《青山是故乡》。
这部剧既没有流量明星加持,也没有大牌演员加盟,但男主演褚栓忠凭借早年出演《喜耕田的故事》《马向阳下乡记》等经典农村剧的经历,在农村剧受众中建立了深厚的观众缘。这种选角策略让《青山是故乡》精准锁定了目标观众群体。
在故事层面,《青山是故乡》聚焦土地流转、农村养老、人才回流等现实议题,真实反映了当代农村的发展现状和农民的生活困境。
总结《青山是故乡》的“收视密码”,核心在于两点:一方面是关注被主流市场忽视的沉默受众;另一方面是深入洞察受众的现实生活和真实诉求。
上述5部剧均为CCTV1黄金档剧目,这个频道当下有着无可撼动的收视优势。下述5部剧均为CCTV8黄金档剧目,这个频道对省级卫视有着不可撼动的收视优势。八黄和一黄的剧目比,更年轻、多元、商业化。
作为LONG8股份有限公司一部聚焦保险行业的都市剧,《蛮好的人生》确实给收视率上了好几道“保险”。
首先,是“电视剧女王”孙俪的加盟。自《甄嬛传》之后,孙俪已成为电视剧领域最具观众号召力的女演员之一,她的出演为剧集奠定了坚实的观众基础。
其次,是剧集前期对故事节奏的把控。前三集中,密集呈现了丈夫出轨、女主抓小三、女主失业危机等强情节桥段,让该剧的收视率有了一个漂亮的开局。
而保险行业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,本就具备丰富的现实话题挖掘空间。在《蛮好的人生》中,当剧情进入女主胡曼黎与男主薛晓舟(董子健 饰)搭档卖保险的主线后,黄昏姐弟恋、豪门私生子、富豪家产分配等案例轮番登场,这些高讨论度情节不仅持续推高网络热度,更带动了收视率的攀升。
最后值得一提的是,“中年俗女”胡曼黎身上蓬勃的生命力和感染力,恰好呼应了当下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——“经济上行期的美”。这种积极向上的角色特质,在如今普遍聚焦职场倦怠与生存压力的都市剧中显得尤为珍贵,也让剧集拥有了从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的特点。
都说大屏端热播的剧,能反映银发群体的审美。但无论是年代、谍战还是战争、警匪,这些传统的银发向剧集,很少有敢拿老人当主角的。
究其原因,大概是因为电视剧总还是要在日常中艰难造梦。如果有一部剧追求把老年生活如实捧上荧屏,银发观众大概会结合自身体验和经历,把一半作品盖上“不真实”的大戳,另一半则会因为太真实引发“幻肢痛”而被束之高阁。
《我的后半生》这部剧就是挑难题来解。它就是要拍一个退休老头儿在丧妻之后的重启。一夫配四女的情节设定,是有点爽文基因还带点喜剧色彩,但只要人物的情感逻辑和性格逻辑真实就能帮助观众建立信任感。
再不济,还有旁边子一代的中年家庭生活,凭借貌合神离和一地鸡毛贡献真实感呢。
总体而言,《我的后半生》为中年人“写实”,为银发群体“造梦”。两相交合,找到了一种难得的平衡态。而且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,这部剧的基本站位是女性向。
虽然开播成绩优异(首日收视率破2),但总体而言,《大河之水》的行业叙事带来了硬核的知识,也阻隔了不少消遣型观众。
首次聚焦“税务稽查”领域,具备了新鲜感的同时,也拉远了与观众的距离。“大数据追踪洗钱”“区块链查税”等硬核情节,赋予了税务工作高智商、高科技的色彩,提炼出不少视听上的高光时刻。无奈就普通观众而言,税务,尤其是一些企业级的税务问题,依然是较为遥远的事。
观众的留存更多地取决于他们是否对税务类案件感兴趣,因此,本剧很难实现破圈传播。
然而就像本剧主演聂远、杨蓉在观众圈里有着稳健的口碑一样,《大河之水》相对稳健的创作,是足以留住那一部分对税务感兴趣的观众的。对税务案件的多样化取材,对税务稽查手段的全景化呈现,对税务人的立体化塑造,让整部剧有着持续的可看性。
本剧收视率波动极小,大部分播出日的收视率都在1.7%左右,且没有阶段性的大规模起伏,都是日与日之间的小幅偏差。可见,在播出过程中,它既没有吸引来大规模的新观众,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老观众流失。
将硬核知识软着陆,不是流量导向的创作,却有着不容忽视的社会需求。这类作品即便不站在聚光灯下,不提供爆款话题,也可以留住属于它的观众,将一部分人对知识的需求“变现”为可观的收视率。
《刑警的日子》能在收视率上取得优异的成绩,和它普通人的视角分不开,这是一场“生活流”的胜利。
上班办案子,下班过日子。这部剧对日常生活的细致呈现,让观众看到,原来褪去工作的光环,刑警也是普通人。他们要面对柴米油盐,也要面对家庭纠纷。
这种接地气的叙事策略,让刑警的面孔更鲜活,赋予了角色更多的温度。剧中魏哥(何冰 饰)和刘子明(欧豪 饰)这对师徒之间的互动,堪称全剧的最大闪光点。老刑警的“刀子嘴豆腐心”与新刑警的冒失、成长相映成趣,这份师徒情深,格外动人。
警嫂方婷婷(张佳宁 饰)和刘子明之间的情感拉扯,令人深刻感受到刑警职业特殊性带来的家庭牺牲。在琐碎的生活里,方婷婷对婚姻的耐心逐渐耗尽,这也给观众敲响了警钟:身为职场人,他们要如何维系家庭与事业平衡?
众多家长里短的桥段,涉及真实生活,也贴近观众情感,符合传统电视渠道中老年观众的趣味。在这种情况下,案情的精彩与否可以退居二线,有血有肉的角色带来的情感共鸣才是追剧的第一推动力。
CCTV8的受众基本盘虽然庞大且稳固,但也不是什么剧收视率都能破1%的,所以其貌不扬的《陌上又花开》能以1.678%的成绩位列单频道上半年前五,自有其不凡之处。
这部剧是典型的“央八定制剧”,服务于中老年女性受众的基本盘。以前这类剧讲的是女人当家,这部剧则让一名农村女性走出家庭,带领村民修路。
这部剧的档期选得也好,正是《六姊妹》的收尾期,后者忠实观众的热乎劲儿还没过去,正是对年代剧有滤镜的时候,此时恰好又来了一部《陌上又花开》。
农村剧虽然早就完成了向高颜值的进化,但以往涉及年代戏时还是得冲着“老、土、旧”的风格去,但现在短剧已经把农村的一切都美图秀秀化了,以至于《陌上又花开》也采用这种美学风格时,我居然没有马上产生不适感。